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和草。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比过去单纯治山治水,山水林田湖草统筹治理,带来了更显著的生态、经济效益。如今,生态重建区、生态经济林园区、生态防护保护区三大区域已颇具规模。矿山生态修复复垦基地充分挖掘潜力,按着“绿色种植、生态养殖”的总体思路,因地制宜走出一条生态基地建设发展之路,打造“绿色矿山”的名片。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粗放型的矿山开采方式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改进矿山开采模式,对矿山环境进行必要的生态修复迫在眉睫。矿山生态修复主要指致力于那些在自然突变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受到破坏的矿山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 而矿山生态修复的目的就是让开矿造成污染废弃的“山水林田湖草” 变成绿水青山,金山银山!
我国是一个矿山种类多样的矿业大国, 环境问题类型较多, 区域分布和严重程度也不一。环境材料在矿山生产和环境治理中应用的类型多样, 主要是矿山废弃地土壤抗旱缺水、土壤污染治理和盐碱地土壤改良等。本文藉此对环境材料在矿山生态修复环境中的几方面研究进展进行分析, 期望能促进环境材料在矿山环境治理中得到应用和重视。
加快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实现格局优化、系统稳定、功能提升,关系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进程,关系国家生态安全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长期以来,受高强度的国土开发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因素影响,我国一些生态系统破损退化严重,部分关系生态安全格局的核心地区在不同程度上遭到生产生活活动的影响和破坏,提供生态产品的能力不断下降。此前开展的一些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由于缺乏系统性、整体性考虑,客观上存在各自为战的状况,生态整治修复效果不尽理想,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亟待进一步提高。
矿山企业占地以外的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工作未纳入矿山企业职责范围。矿山企业占地范围的植被与生态破坏只是矿产开采引起的植被与生态破坏的一部分。除了露天矿以外,矿山企业占地在矿区面积中只占很少的部分,矿产开采中造成的植被与生态破坏必然涉及到矿区周边范围。根据山西省调查结果,矿产开采除了引起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和湿地缩小外,还因产生采空区漏斗状辐射区域而影响地表植被,其面积约为采空区面积的2.6倍。当前,由于矿区周边影响范围的生态恢复治理的职责还没有明确,矿区整体范围内的生态系统难以在环境自净和自然演替的作用下得以恢复平衡。
矿山活动,尤其是露天开采,严重破坏了山坡土体结构,加上大型采矿设备的重压导致地面塌陷,土壤裂隙产生。而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也随着裂隙、地表径流流入采空区或洼地,造成许多地方土壤养分短缺,土壤承载力下降,造成土地贫瘠、植被破坏,最终导致矿区大面积人工裸地的形成,使水土更易移动,水土流失加剧。矿山固体废渣经雨水冲刷、淋溶,极易将其中的有毒有害成分渗入土壤中,造成土壤的酸碱污染(主要是强酸性污染)、有机毒物污染与重金属污染。而且由于地下采空,影响了山体、斜坡的稳定性,从而导致地面塌陷、开裂、崩塌和滑坡频繁发生,泥石流发生的概率增大。
关于矿山生态恢复的研究不仅关系到我国土壤的再利用,也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优化等诸多方面。尽管矿山生态环境的修复受到资金、政策、标准以及技术等因素的困扰,随着我国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也会逐渐成为工作的重点之一。而环境生态恢复治理在“十三五”中将有更大的发展,因此,在未来的工作中要在人才、资金以及技术方面对矿山的生态治理投入更大的支持力度,以保障其长足有效的发展。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指导方针下,矿山生态修复,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全域规划联动发展,势在必行。我国矿山生态修复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现矿山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应坚持生态优先综合治理、坚持水土流失防治与环境绿化美化相结合、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经济可行的原则,以在亡羊补牢的同时实现未雨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