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思想大家差不多都耳熟能详。而众多矿山修复改造成功的案例也屡屡见诸报道,显示出国家在矿山治理上的决心和行动力。那么,我国矿山修复的情况如何?下一步的目标是什么?资金的来源、企业的利润又在何处?
十三五:矿山治理投资或将达到750亿
我国《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2016-2020年完成750万亩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任务,工矿废弃地复垦力度不断加大。业内人士指出,矿山修复工程平均投资大概为1—1.2万元/亩。由此计算,则“十三五”期间,矿山复垦工程投资将会达到750亿元。
2018年省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奖补资金预算指标分配表
多方联动,筹集修复资金
2017年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联合发布《关于取消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取消保证金制度,以基金的方式筹集治理恢复资金。《意见》规定,企业应将退还的保证金转存为基金,用于已产生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治理。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开发需求,来制定切实可行的矿山修复或者保护计划,并将之计入生产成本。这样一来,运营矿山的修复主体就由政府转移向企业,使得治理资金来源更灵活和稳定。
各省(区)政府也在中央政策的引导下,制定各自的矿山修复计划,并积极筹集资金。其中山东省今年7月份下发2018年省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专项奖补资金预算指标共3亿元,专门用于支持山东省后续矿山修复工作。内蒙古安排投入资金15亿元,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破坏面积1.3万公顷。
矿山治理利润几何?
矿山修复的内容一般包括矿山绿化、固体废弃物处理、水污染治理以及矿山生态园建设,政府付费是工程方最主要的收入方式。
创新商业模式——打造矿山生态修复“倍增经济”绿色产业价值链
技术创新
产品优势
资金优势
项目修复方案优势
除此之外,在一些地方,修复企业还可以通过将矿山改造成为旅游观光胜地,从而获取地块开发和旅游业发展所带来的红利,这是矿山修复治理的另一种盈利模式。
国内某大型矿山修复PPP项目,投资211373万元,总治理面积约3.43万亩。其运行模式为“投资—建设—养护—移交”的一体化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其投资成本为211373万元,按照项目运行10年的期限,则平均每年的投资成本为21137.3万元。该项目投资金额中,80%为第三方贷款。按照央行4.90%的长期贷款基准利率计算,需还利息共8285.8万元。每年利息828.58万元。其年运行成本包括设备、原材料以及人工等成本,每年1241.84万元;每年缴税成本3059.95万元,则该项目年盈利=35141.45-21137.31-828.58-1241.84-3059.95=8873.77(万元)
已修复矿山土地不足三成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2016年度《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报告》统计,全国采矿损毁土地面积共300多万公顷(4500多万亩)。而截至2015年,已复垦治理采矿损毁土地86余万公顷(1290万亩),仅占全部损毁土地的28.67%,仍有214万公顷(3210万亩)未复垦。其中,塌陷区面积56万公顷(840万亩),采矿场损毁土地122万公顷(183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放损毁土地36万公顷(540万亩)。
矿山修复,让开矿造成污染废弃的“山水林田湖草”变成绿水青山,金山银山!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和草。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比过去单纯治山治水,山水林田湖草统筹治理,带来了更显著的生态、经济效益。让我们成为:利益共同体,精神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胸怀感恩,脚踏实地,放眼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