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生态

西施生态:借行业东风,打造中国矿山生态修复一站式服务平台

2016-08-19 10:00:00 

近年来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土壤污染破坏问题也越来越严重,16.1%的总体土壤点位超标率,说明了我国土壤治理仍处于初级阶段,也说明了解决问题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2


针对目前的土壤环境恶化的情况,国家不断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来治理土壤问题,并相应进行大规模的资金投入。“美丽中国”首次被写入五年规划,“海绵城市”的建设也作为未来的一项重大课题,行业未来的目标更加明确。PPP发展前景广阔,绿化作为PPP项目中的重点热点,也将在PPP模式中获得巨大收益。“土十条”的出台,第一次为我国未来几十年的土壤治理提出了方向和目标,由此带来的行业前景预测将十分广阔。

在这一背景下,西施生态显然有机会大展拳脚。主营业务为土壤污染治理和园林绿化的西施生态一直立足于技术上的创新,不断扩大科研队伍,至今已获得多项行业内专利技术,形成自身的技术优势。特别是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固定剂以及抗逆性驯化植物的应用,使公司在重金属土壤污染治理,尤其是矿山开发导致的土壤污染治理方面独树一帜。2015年,公司力主商业模式的转变,在坚持传统的园林绿化工程业务的同时,成功转型升级至矿山生态修复及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领域,紧紧围绕产品领先战略和平台型商业模式,全力打造生态修复产业链价值端,努力克服传统行业模式弊病,确保生态环境的持久美化。

1

土壤修复产业前景广阔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土壤污染、破坏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根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全国土壤总体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从分布情况看,无机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现南高北低的态势,西南、中南地区成为土壤重金属超标重灾区。无论从全国整体的土地情况来看,还是从不同类型用地的污染情况来看,我国的土壤点位超标率普遍较高。这也就给我国的土壤治理市场带来了广阔 的发展空间,市场潜力巨大。以处理一立方米土壤均价1000元来估算,我国土壤治理行业就还有上万亿的市场没有被开发。市场广阔,是行业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整体提高和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对环境保护及生态修复工作日渐重视,但国内对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开发相对不足, 生态修复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从业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并且大多集中在对技术要求不高的平面及土质坡面工程上,在技术要求较高的生态修复(如岩石坡面)工程上涉足公司很少,竞争程度不高。在全国8820家环境保护从业单位中,涉及土壤治理的企业仅仅占比3.7%。这些,都充分地说明了行业目前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于土壤污染治理的政策。这些政策体现了国家的决心,也为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与此同时,政府在财政上的投入也体现了政府治理土壤污染的决心。根据财政部所公布的数字,2014年、2015年,政府在土壤污染治理方面投入相同,均为37亿元;2016年的预算则猛增到90.89亿元,从财政投入上保证了土壤治理行业的发展。

如此密集的政策出台,以及大力度的财政资金投入,使得土壤修复行业得以充足的发展。北极星节能环保网统计,2014年全国土壤修复合同签约额为12.74元,到了2015年就增长到21.28亿元,增长幅度巨大。从企业数量上看,全国从事土壤修复业务的企业数量由2014年的500家左右增长到2015年的超过900家,同样体现了行业的快速发展。

在“十三五规划”中,有关于土壤修复治理方面的目标是明确的:在“十三五”要建100个重大土壤修复工程,其中包括开展1000万亩耕地修复和4000万亩 被污染耕地的风险管控。2016年5月28日,国务院印发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更加详细地为未来的几十年制定出了土壤污染修复 防治目标,明确了科学的治理思路和治理责任体系。我国土壤面积广大,情况复杂,“土十条”的首要任务是摸清家底:开展土壤污染调查,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 况。由于土壤的异质性,点位的取样只能代表某一点的土壤污染情况,周围相关的土壤污染情况无法准确了解,所以准确调查土壤污染的总量是至关重要的。有了相对准确的调查,更有利于制定比较明确的目标。

第二,土十条明确了科学的治理思路。土壤治理不同于大气治理和水治理,有着其行业的特殊性。这 种特殊性表现为污染源复杂,一旦污染就难以将污染物彻底清除;从投入上讲,土壤治理的投入也一般较大。基于土壤治理行业的特殊性,“土十条”确定以差异化 管理土壤为主,实行农用地,建筑用地分类管理,以管理为主,并不在短期提出过于明确的目标。

第三,土十条明确了土壤治理责任体系。 “土十条”明确了“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也就是说谁造成了污染,谁就负责治理。土壤修复的责任明确,企业,单位和个人都会主动关注土壤污染问题,并积极预防和治理土壤污染,避免了过去几十年“企业污染,政府修复”的弊端。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土壤治理行业的发展仍属于初级阶段。大量亟需治理的土地,再加上政策目标的不断明确和完善,行业前景十分广阔,行业发展空间极大。 尤其是当土十条出台以后,更加明确了目标,治理思路和责任体系,为土壤治理行业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土壤修复技术与市场研究报告 (2016-2020)》中,行业专家利用生命周期估算法、时间序列法和情景分析法预测“十三五”期间国内土壤修复市场的发展规模,得到在2016年至 2020年间的我国土壤修复市场规模下限(保守预测)总额约为849亿元,上限(激进预测)总额约为5047亿元。但是,由于我国土壤行业仍属发展的初级 阶段,报告中认为“十三五”期间土壤修复依然不会进入跃进阶段,不会大规模展开。报告总体认为, 2016年至2020年期间,整个土壤治理行业将实现849亿元的市场总量。

2

园林绿化行业看潮起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园林的建设和绿化,不仅能够美化环境,陶冶人的情操,还更有利于人们的健康,在现代社会里,已经成为了衡量另一个城市档次的一个标准。

行业内公司纷纷建立一体化产业链。园林绿化公司的设计和施工水平普遍接近, 技术上也无明显差异,所以行业内竞争模式属于接近完全市场竞争,在健康的市场条件下,所有行业内企业在现实中几乎都无法获得超额利润。园林公司的产业链比较简单。由于大多数园林绿化公司能够自行提供苗木品种,只有当需要珍稀品种的时候,才到苗木生产商那里去购买。所以,上游苗木的生产商议价能力不强。而下 游行业,主要是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商。园林绿化行业的园林设计,园林施工,景观维护等业务之间联系相对紧密,所以行业内各公司纷纷建立一体化的公司产业链,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园林绿化,生态保护等问题的不断重视,园林绿化行业发展迅速,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城市园林绿化 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01年至2010年全国城市绿化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报告中还显示,随着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城市园林绿化面积规模也在不断增加。截至2014年底,中国拥有园林绿地面积近250万公顷,是2001年(94.7万公顷)的2.64倍。

(一)城镇化大潮+房地产发展,推动园林绿化行业发展

截至2015年末,我国的城市化率为56.1%左右,城镇常住人口74916万尽管我国在2012年城镇化率就超过了50%,但较发达国家平均75%的城市化率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个差距事实上也就为城市建设,尤其是绿化建设提供了发展空间。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以及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都给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需求。预计在未来,城镇化仍将是国家重点政策之一,因而未来对城市绿化的需求将不断加大,园林绿化行业热度将持续升温。

从需求端来看,城镇化带来的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也会助推园林绿化行业的发展。城镇人口的不断增加,导致人们对住房改善的要求也日益增加。2011年末中国城 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已达30平方米。根据住建部要求,2020年城镇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要达到40平方米,以2020年中国8亿城镇居民的保守数字计算, 将增加住房面积40亿平方米。在如此宽广的市场蓝海下,又处于人居环境普遍改善,人们观念迅速转变的时代,能够在绿化上胜出的房地产商将拥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从政策层面上看,《城市绿化条例》和《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中规定新建居住区绿地面积占居住区面积比例须达到30%以上。这就为园林绿化行业带来了天然的需求。另外,园林绿化往往不是一次建设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长期的,专业性的养护治理。房地产商普遍缺乏这方面的经验,这也为园林绿 化行业的持续性发展提供了长期而稳定的需求。

(二)政策助推,PPP模式起波澜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仅仅是从个人 需求层面,从国家的政策层面上,也在大力推动园林绿化行业的发展,“美丽中国”成为热点词汇。十八届五中全会宣布,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其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也就是“美丽中国概念”)首度写入五年规划。

海绵城市的建设,是我国生态治理方面的又一个重大举措,也为园林绿化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市场。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推进 海绵城市建设,创新建设运营机制,加大政府投入,并完善融资支持。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是低影响开发。低影响开发旨在通过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控制来达到对暴雨所产生的径流和污染的控制,使开发地区尽量接近于自然的水文循环。由于树木对城市水文循环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因而园林绿地将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发挥 重要作用。 《意见》,明确地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利用,并明确了未来的发展目标和要求。

随着园林绿化行业的不断发展,行业内所需要的投资业越来越大。但是,行业外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地方政府财政困难,行业内部竞争较大,长期依靠政府的投资已 经不能满足于行业的发展需求。传统的园林绿化项目,往往以BT模式的形式,即由园林绿化公司建设园林,并进行运营,到一定时间内交给政府。但由于BT模式导致了大量的政府坏账,并且园林大多是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窄、垫资施工现象普遍,资金成为很多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PPP模式的推广,一般以股权资本设立项目公司来运作项目,吸引长期资本入股,大大缓解了政府和企业的资金难问题,并且将多方的利益整合到一起,有利于实现多方利益的最大化。PPP模式在近 年来逐渐受到热捧。PPP模式能够缓解政府的资金压力,加快改善生态环境,同时也对企业的经营和财务有着重要的作用。2014年11月6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中,正式提出了对PPP模式的推广。

PPP模式将会给园林绿化行业带来一股新的风 潮,是行业腾飞的一次新的机遇。目前,据财政部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统计,全国各地共有约7110个PPP项目立项,总投资约8.3万亿元,涵盖 了能源、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市政工程等19个行业。其中,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项目有989个,占总项目数的14%;投资额达到5554.69亿元,占总 投资的7%。在PPP大潮中,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主力军,带动了园林绿化行业的发展,成为了园林绿化行业的又一片新蓝海。

打造中国领先的矿山生态修复一站式服务平台

西施生态成立于2004年4月,是益阳市资阳区首个专注于生态绿化的招商引资企业。19年来,西施生态投身生态事业,专注国土绿化,足迹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目前,公司注册资本5200万元,下辖五家子公司、三个研 究所、一个设计院、四个创新园和十个产学研示范基地,育苗总面积达10多万亩,是一家集矿山生态修复(含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地质灾害治理、水污染治理)、园林绿化设计与施工、抗性驯化植物培育、珍稀苗木培育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也是益阳市唯一拥有国家城市园林绿化壹级资质,同时又拥有环保、风景园林、市政公用工程等十多项专业资质的企业。

西施生态在矿山生态修复领域和沙漠治理修复领域与各大院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 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引进等方式,获得了多项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掌握了100多项生态修复技术和产品。2016年2月4日,公司作为中国矿山生态修复 第一股,成功登陆新三板。公司以客户为中心,以科技创新为指引,倚靠创新及产品领先战略,聚焦矿山生态修复领域,筑造行业壁垒。2015年,公司大力推行 商业模式的转变,由传统的园林绿化工程,成功转型升级至矿山生态修复及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领域,公司通过多年实践,形成了集生态环境考察与评估→生态破坏 诊断→整体方案设计→系统测试→修复系统构造→生态景观建设→系统跟踪与维护等于一体的整体修复系统,打造生态绿色产业价值链,有效解决政府、矿企的痛点和难点,实现公司、供应商、客户的共赢和发展。紧紧围绕产品领先战略和平台型商业模式,全力打造生态修复产业链价值端,一端整合政府、矿企等海量市场需求 主体,另一端集聚生态修复领域技术产品、科研成果,提供有效供给,全面促进项目及成果的开发利用,为客户提供综合性解决方案和全方位服务。公司历史上有三次商业模式的转变,每一次转变都顺应了时代和行业发展的潮流,并推动了公司的不断发展。

西施生态牵头制定了湖南省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组建了湖南省唯一的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了由国家林业局批复的中国荒漠矿业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这是目前中国荒漠矿山生态修复领域唯一一个官方行业组织,同时西施生态与中国绿化基金会合作设立“西施矿山生态修复专项基金”,成为该领域首支专项基金。

(一)以技术为先导,致力于矿山土壤修复

在土壤治理行业内,先进的技术显得尤为重要。行业内的公司间最明显的差异,往往在于技术上的区别。由于土壤治理的复杂性,再加上国内行业发展较晚,仍处于初级阶段,国内的土壤治理公司往往采用过于传统的技术,但效果一般。考虑到土壤治理的超高成本,没有先进的技术作支撑,不足以推动企业和行业的发展。西施生态作为湖南省内行业龙头企业,在土壤治理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技术优势,大力研发新技术,新产品,确立了在行业内的优势和地位。公司以客户为中心,以科技创新为指引,形成了一支拥有15年以上生态修复管理经验的团队力量,通过成立国家林业局批复的中国荒漠矿业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的平台,链接了上百家国内外顶级的科研机构,联合了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内矿山生态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领域的前沿专家,并与从事林业科学研究、矿山生态修复植物研究近三十年的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中南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二十多家大学院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同时拥有强大的技术顾问团队,聘请了柴立元、杨志辉、童方平、周金星、曹基武等一系列土壤防治和生态环境修复专家,构建权威领先地位。目前,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引进等方式,获得了多项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掌握了100多项生态修复技术和产品,核心技术包括矿区开发导致的农田土壤污染改良、矿山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修复、废弃矿山深层碎石滩绿化、100多种抗逆性珍稀植物的驯化等多项生态修复技术和产品。

西施生态在土壤污染修复治理上,围绕重金属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固化和活化作用两个方面,通过实践进行技术比较,重点选择在环境友好生物修复和抗逆性植物修复的 联合修复技术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逐渐开拓了其自身的核心技术,包括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固定剂、缓释剂,抗逆性驯化植物等。其中,研发的“一种重金属土壤污染修复固定剂”,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它是以工业固体废弃物为原材料,经过专有技术聚合而成,以废治废、变废为宝,并且多种重金属同时固定,固定剂中的多种元素成为驯化植物的生长营养素。通过向土壤中投放各种固定剂,吸附重金属,沉淀,离子交换及络合等作用,将重金属固定在土壤中,降低其在环境中的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最终达到减少重金属污染环境风险的目标。

对于污染严重的土壤,尤其是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土壤,治理起来难度极大。通过对植物的大规模筛选和鉴定,公司培育了100多种能适应高、中、低浓度重金属土壤污染的抗逆性植物,制定了湖南省《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DB43/T 1030—2015)。运用植物,对土壤内的重金属进行吸附,是一种既有效又环保的做法。对筛选和鉴定出来的植物,进行相关快速育种和种苗培育,更大程度地发挥植物的效能,并让植物能够与土壤以及周围的自然环境相适应,这个过程被称之为植物的驯化,不同的重金属污染采用不同的修复植物。

(二)独特商业模式,打造生态绿色产业价值链

西施生态采取独特的商业模式,致力于打造生态绿色产业价值链。西施生态的商业模式经过了两个阶段的发展,目前已基本完成了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的过渡转型。1997年到2000年,是公司的初创阶段,也可称为公司商业模式的V1.0,以出租和出售花木为主。第二阶段,从2000年到2014年,是公司不断发 展壮大的时期,也是公司的主要业务不断成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西施生态的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园林绿化及矿山生态修复业务、苗木销售。具体来说,公司可以通过投标等方式承接多种类型的园林绿化建设项目,提供工程设计、后期的养护管理以及苗木销售等产品和服务等方式,来获得利润。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商业模式, 是多元化的业务模式,也可以称之为公司商业模式V2.0。

从2015年开始,公司顺应社会和行业的发展变化,谋求自身的发展,开创了其商业模式V3.0---从多元化的工程公司逐渐转变为平台型公司,预计到2018年左右,平台可以进行比较成熟的运转。商业模式V3.0与之前的商业模式,以及同行业其他企业的商业模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提供了“生态修复一站式整体修复方案”。这个“一站式整体修复方案”有两个显著特点:

一是平台型商业模式。西施生态给着力打造平台型商业模式。通过组建湖南省唯一的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国家林业局批复的中国荒漠矿业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平台,通过这样的平台,有效发挥行业优势及企业引领作用,团结相关领域的专家,开展荒漠矿区生态修复学术研究,制定相关行业技术标准,宣传普及荒漠化防治与矿业生态修 复知识,推广科技成果应用。围绕“打造一个共享平台、推动行业快速发展”两个目标,发挥“桥梁纽带、专家智库、服务助推”三个作用,抓好“把握发展方向、 打造共享平台、做好综合服务、加强自身建设”四个重点,从客户的需求出发,为海量客户以及金融、专业人士、技术、产品提供一个B2B、B2C的共享平台, 收集大量的关于需求端的信息,公司需求端的信息主要来自于政府的环保项目和矿山企业。通过对客户群体的聚焦,准确了解市场需求和产品定位后,公司把这些信息通过平台加以整合,链接上百家国内外顶级的科研机构、转化成果应用,提供有效供给,为客户提供综合性解决方案及全方位的服务,从生态治理到环境保护,都 有涉及。这种平台型的商业模式,对客户群的需求更加了解,同时以线上交易为主,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大潮,提高经营效率,提供全方位的一站式服务,打造产业链的价值端。

二是全方位治理+商业模式的创新,通过一站式服务打造生态绿色产业价值链。商业模式V3.0突出了“一站式”这个特点,即提供集生态环境系统跟踪与维护的一站式整体修复,从生态环境的考察与评估,生态破坏的诊断,整体方案的设计,系统测试,修复系统的构造,生态景观建设,到系统跟踪与维护,对生态环境进行全方位的治理。

全方位治理(生态治理和园林绿化的后续维护)。污染土壤和园林的绿化往往不是一次能够完成的,例如:土壤的重金属治理需要长期检测,否则容易导致化学 成分的二次污染,而环保工程采用化学方法治理污染源,易导致化学成分二次污染,治理后缺乏后续维护,生态修复的治理成果不能长期保持;而传统的园林绿化企业往往缺乏土壤治理的经验,导致绿化植物在污染土壤内难以长期存活。西施生态由于有着成熟的土壤治理技术,从根本上避免了这个弊端,将生态修复治理和园林 绿化相结合,既修复了污染土壤,又做到了美化景观,打造生态绿色产业价值链。西施生态利用自身业务上的特点,在本来竞争激烈的园林绿化行业内细分市场确立了自己的优势,通过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了从商业模式V2.0到商业模式V3.0的飞跃。

商业模式的创新:以传统的工程技术 服务为核心的模式,难以有效保证土壤修复面临的资金、治理效果及效率。为此,公司进行了创新尝试。一方面,通过BOT、PPP、土地流转等方式从政府或矿 企取得污染土地,通过国家专项资金、企业民营资本、治理专项基金、资本市场等多渠道解决资金投入。另一方面,修复后,对国家和地方政府配套资金投入的农耕地,返还农民耕植,对具备商业开发价值的土地实行有偿交付返还,其余部分以建设矿山生态公园、绿色隔离带、生态修复示范基地等形式延伸价值,较好地解决了 传统园林绿化企业难以掌握的土壤生态修复核心技术、环保企业缺乏植物修复产品和资源的痛点,形成产业的有效链接,实现从“一生一次”到“一生一世”的本质 转变。同时,也较好地解决政府、矿企、农民等相关方难点、痛点,多方共赢,持续发展。目前,公司正在加快创新升级,紧紧围绕产品领先战略和平台型商业模式,全力打造生态修复产业链价值端,一端整合政府、矿企等海量市场需求主体,另一端集聚生态修复领域技术产品、科研成果,提供有效供给,全面促进项目及成 果的开发利用,为客户提供综合性解决方案和全方位服务,打造生态绿色产业价值链。

3



网友热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