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咨询热线

400-007-3839

热门关键词:矿山生态修复沙漠治理荒漠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土壤污染治理的公司荒漠生态修复方案

河南郏县率先探索矿山生态修复新模式

返回列表 来源:西施生态 查看手机网址
扫一扫!河南郏县率先探索矿山生态修复新模式扫一扫!
浏览:- 发布日期:2019-04-22 14:30:09【

4月11日,在河南省郏县众合建材有限公司江山矿区内,记者看到,新栽植的油松、侧柏等绿意浓浓、生机勃勃。中午时分,在茨芭镇中蛇山上,一道道梯田从山脚层层盘旋而上,马尾松树苗在阳光照耀下青翠欲滴。

“去冬今春,我们采取‘区内修复,区外补偿’方式,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全县已有10个矿山企业开展恢复治理,建立了3个矿山生态修复补偿示范区,累计完成矿山治理及生态补偿区植树复绿两万多亩……”郏县自然资源局局长李政杰告诉记者。

据了解,郏县现有矿山企业27个,其中煤矿2个,非煤露天矿山25个,生产矿山7个。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对建筑石料、碎石、水泥的需求日益增长,在经济利益的推动下,郏县矿山开采规模急剧扩大,致使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采石场残垣断壁,满目疮痍。开采形成的高陡边坡、矿坑、残留矿体,坡面岩层破碎,存在严重的崩塌地质灾害隐患,威胁当地群众和企业的生活、生产安全。

2018年以来,郏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大力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责、群众参与、专业指导”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新机制,全面推进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

郏县人民政府成立了矿山生态修复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分工,实行部门联动,严格督查问责。为加强对矿产资源开采秩序的监督管理,督促企业落实矿山生态修复责任,建立了县级领导巡山责任制,各包矿领导定期开展巡山工作,实地检查矿产资源开采、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机制落实情况,督促涉矿乡镇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矿山企业严格落实责任,依法保护资源,强化矿山生态修复,保护好绿水青山。

结合实际情况,郏县县委、县政府按照“受损农地再利用、废弃矿山搞绿化”的指导思想,编制了《郏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综合治理规划》,明确全县矿山恢复治理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动员各涉矿乡镇、各矿山企业开展矿山生态修复和生态补偿工作,对露天矿山矿区及其周边影响区开展植树复绿,恢复和改善被破坏的植被、地形地貌等,逐步构建起“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针对“年年植树不见树,岁岁造林不见林”等问题,建立了由县自然资源、林业、环保及辖区乡镇、开采企业等单位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时通报各开采企业生态修复进展情况,及时解决企业在生态修复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先后召开9次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推进会,督促各乡镇政府开展无主坑口恢复治理工作,督促各矿山企业以采区复土复绿和进入矿区道路两侧植树、悬崖峭壁挂网复绿为重点,开展恢复治理、植树复绿工作。


886b1c8b30452d30716ca335b0da2fe2

郏县自然资源部门按照“谁破坏、谁治理”“边开采、边治理”的原则,对矿山企业实行“三书约束”(《依法依规开采承诺书》《依法依规开采告知书》《问题整改通知书》),督促矿山企业按照采矿许可证批准的开采方式、开采矿种及批准的《开发利用方案》开采其矿区范围内的矿产资源,规范开采秩序。

4月11日,在郏县茨芭镇中蛇山上,茨芭镇镇长刘世杰指着周围从山脚层层盘旋而上的一道道梯田,向记者介绍说:“这里是平顶山富宇建材有限公司的生态补偿区,由造林大户前期开挖好梯田,富宇公司提供树苗并进行后期管护,确保种植常绿树种达80%以上,成活率在70%以上。这都得益于县委、县政府实施的‘区内修复、区外补偿’政策,要不然,我们是没有实力完成这样大工程的。”

去年以来,结合各矿山企业修复治理的实际情况,按照“一矿一策”原则,郏县自然资源局组织指导全县矿山企业编制完成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严格按照矿山企业修复治理方案要求,有针对性地对矿山企业下达阶段性修复治理任务,明确完成时限及修复治理标准,在去年底召开的全县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推进会上,决定在全县实施“区内修复、区外补偿”机制。

“区内修复”主要是矿山企业在采区内,进行复土复绿,同时对矿区道路两侧植树绿化、悬崖峭壁挂网复绿。规定各矿山开采面资源没有采尽、没有完成生态修复的,一律不得再开新坑口、新采面;对于一些无主废弃坑口,则由各乡镇政府开展恢复治理工作。特别要求全县所有持证生产矿山在不破坏原有地形地貌、自然生态环境基础上,采取宜林则林、宜草则草,乔、灌结合的方式开展矿山综合治理。中联天广水泥有限公司在废弃开采区,购土填坑、引水上山,在厚厚的红土上植满绿意融融的洒金柏,为矿山迎来了“绿色卫士”。

“区外补偿”主要是按照“谁破坏、谁治理”“边开采、边治理”的原则,要求全县所有持证生产矿山在完成矿区内恢复治理任务的同时,充分利用冬春有利时机,把矿区边沿周围500米(左右)范围纳入义务植树区,由矿山企业负责,全部植树造林;持证未生产矿山,在开始生产前,必须完成矿区边沿周围500米(左右)范围内植树造林工作,否则不准开工生产。对于一些交叉重复地区或者周边不到500米的范围,由政府部门协调,在其他适宜植树造林的地方,另外选择生态补偿区,以完成生态补偿任务。同时,要求所有种植树木常绿树种必须80%以上,成活率必须70%以上。茨芭镇在浅山丘陵区开挖造林梯田,作为当地矿山企业的生态补偿区,实施植树造林、生态修复。目前已栽植五角枫、油松、大叶女贞、侧柏等耐旱树木15万余株。

截至目前,郏县先后在黄道镇、李口镇、安良镇等地建立3个矿山修复生态补偿示范区,各矿山企业共计投入绿化资金1.2亿元,完成矿山治理及生态补偿区植树复绿20366.6亩,东蛇山、中蛇山、西蛇山、莲花山、蛤蟆山、石厥山、二龙山、紫云山、仙女寨、梁家沟以及鲁医河两岸已累计植树200多万棵。巡游郏县,你会发现,昔日的荒山秃岭,今朝已经“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郏县用一个个跳动着高质量发展音符的数据,交出了一份喜人的“成绩单”,诠释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内涵。

郏县自然资源局局长李政杰介绍:“‘区内修复、区外补偿’的模式,使企业成为造林绿化主体,既减轻了政府财政压力,也增加了矿区的绿化面积,为当地群众带来了绿色收益,实现了政府、企业、群众三方受益的效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增加了。去冬今春,全县累计完成造林5.6万亩,而通过矿山生态修复,就完成造林近2万亩,绿满郏县,绿美郏县,更近一步。

生态环境变好了。昔日矿渣遍布、灰土飞扬的现象得到改善,曾经的荒山披上了浓浓的“绿衣”。经济效益提高了。村民通过参与植树、浇水等,平均每人每天有近百元收入;耕地林地面积增加,种植核桃、桃树等林果,也能够增加当地居民收入。

日前,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厅长张兴辽到郏县调研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对郏县在全省率先进行“区内修复、区外补偿”的做法及创新理念给予了高度肯定。(张永强 牛洪桥)

来源: 大河网

nsw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