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10日正式发布。据介绍,本次污染源普查摸清了各类污染源基本情况,掌握了国家、区域、流域、行业污染物产生、排放和处理情况,为加强污染源管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防控环境风险等提供了依据。
根据此次发布的污染源普查公报,本次污染源普查对象超过350万个。其中,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河北五省各类污染源数量占到全国总数的一半以上,全国污染源的数量,特别是工业污染源的数量基本上呈现由东向西逐步减少的分布态势。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介绍说:与标准时点为2007年12月31日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同口径相比,2017年中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重点行业产能集中度提高,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污染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下降了72%、46%和34%;全国造纸、钢铁、水泥等行业的产品产量分别增加了61%、50%和71%,企业数量分别减少了24%、50%和37%。由此可见,过去十年经济发展质量在提升,企业数量少了,但是产能集中度高了,在产品产量增加的同时,污染物排放量在大幅度下降,也就是单位产品的排污量在大幅下降。”
此次公布的普查结果还显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和汾渭平原是中国大气污染源单位面积排放强度较大的地区。
赵英民表示,此次普查结果对下一步做好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普查,反映出我国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为下一步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摸清了家底,指明了方向,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攻坚克难,最后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