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士断腕联治“一湖四水” 湖南力保一江碧水向东流
拥有163公里的长江岸线,有被称为“长江之肾”的洞庭湖,“湘、资、沅、澧”四水通过洞庭湖汇入长江……湖南是长江中游的重要省份,全省96%以上区域属于长江流域,其水环境水质量直接影响着母亲河长江。
近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组织的“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团来到湖南,实地探访水环境保护情况。湖南正以“一湖四水”系统联治为重点,生态优先守护一江碧水,昔日漫江碧透的湘江、秀美如花的洞庭开始逐渐呈现。紧靠湘江的株洲清水塘工业区,15.15平方公里区域内烟囱林立,但往日机器的轰鸣已不复存在,成片的厂房被掩映在绿树之间,道路两旁花团锦簇,清清的小溪霞湾港静静流淌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这里以前黑烟弥漫气味刺鼻,溪水用毛笔蘸蘸可以画出彩虹。”指着自北向南流经清水塘的霞湾港,株洲市清水塘投资公司的罗永妙感叹,200多家工业企业的工矿废水、生活污水通过霞湾港直排湘江,刺鼻气味让附近居民叫苦不迭。
作为国家“一五”“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清水塘曾创造了100多项中国第一,累计上缴利税近500亿元。然而,长期“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粗放式发展,也让其成为中国“四大工业污染区”之一,带来严重污染。对此,株洲以壮士断腕的意志下定决心:舍弃200多亿元的GDP,全面关停搬迁清水塘老工业区。自2014年起,清水塘被列为湘江保护与治理“一号工程”、中国21个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等,打响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攻坚战。
“要还全市人民一个真正的‘清水塘’。”株洲市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工作协调指挥部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刘湘元说,清水塘在关停全部261家企业同时,还启动全区域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工作,并规划建设一座包含科技创新、工业文化旅游休闲和口岸经济的产业新城。
从湖南最大的工业排污口,到蝶变成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生态新城,清水塘仅是湖南“壮士断腕”破除污染顽疾的一个缩影。
造纸业曾是洞庭湖湖区支柱产业,因为污染严重被强制“出局”;过去对地方财政增收贡献大的河道采砂,在洞庭湖区全面禁采;洞庭湖区畜禽养殖退养……生态环境保护行动正在湖南各地展开。
“快看,那里有江豚!”穿过漫天芦苇铺就的小径,东洞庭湖湿地的华龙码头青草荫荫,平时最害羞的水中“大熊猫”长江江豚在湖面上频频闪现。
华龙码头,长江在这里拐了个“S”弯,水流变慢使鱼虾成群,成为江豚候鸟的“天然食堂”。数据显示,目前江豚监测记录数量已达220头。
“两年前,这里还是年产砂石40多万吨的非法码头,70米高架输送带机器轰鸣声,绿地消失、尘土飞扬,江豚鱼禽四散而逃。”岳阳市地方海事局副局长李中汉说,2016年以来通过关停拆除、植播草皮、撒播草籽等方式,华龙码头完成生态修复面积3.3万平方米。
华龙码头治理并不是特例。长江岸线资源因其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被视为产业聚集、经济开发的宝贵资源。近年来,湖南持续推进长江岸线保护,42个泊位被关停,退还7.3公里长江岸线,生态复绿总面积将达42.3万平方米。
作为长江流域重要调蓄湖泊和湿地,洞庭湖湿地的复绿是重中之重。外滩围网、湿地围垸的“圈湖运动”,曾阻断了鱼类的洄游通道,让湖区生态被破坏、候鸟生存空间被挤压。湖南针对养殖环境展开专项整治,岳阳、益阳、常德三市累计拆除矮围网围面积124万亩。
“江豚稳定栖息种群达120头,珍贵的麋鹿种群也增加到200头左右,去年越冬的水鸟超过24万只,创近10年之最。”岳阳市委书记刘和生说,水清了、鸟多了、岸绿了、群众获得感增强了,白鹭翱翔、麋鹿嬉戏、江豚腾跃的美丽画面又重现洞庭湖。
系统联治亮生态名片
湖南生态环境曾面临过严峻挑战,经历了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艰难转折。如今正致力保护好湘江、洞庭湖、长江岸线,推进“一江一湖四水”系统联治,擦亮生态名片。
从2013年起,湖南就以空前的力度持续推进湘江保护和治理“一号重点工程”,全流域推进治矿、治砂、治污。2017年后,湖南官方全面推进“一湖四水”系统联治工,实行河长制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将沟渠塘坝清淤、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等延伸到全省范围。
“咔嚓”一声,再轻轻一点,不到三秒的时间,家住长沙市朝阳街道的一名用户就在“随手拍”上完成了一处生活污水的手机投诉。依靠“互联网+”,湖南构建起对水资源最广泛的保护网,3.57万余人成为河流河长,对河湖进行全天候监督。
治水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湖南省水利厅洞庭湖水利事务中心调研员唐晓荣指出,洞庭湖湖中有湖、湖中有垸、垸中有人,水体污染由各种点源与农业面源、城镇生活污染源交织形成,这需要全民共同行动,守护碧水。
绿色发展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之道。守护好一江碧水,必须让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生产生活全过程、各方面,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杜绝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冲动。
“目前,长江岸线和洞庭湖的保护治理任务还很重,我们将继续把这项工作抓下去。”湖南省省长许达哲曾表示,湖南将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保护好青山绿水,守护好一江碧水,为长江大保护作出湖南的贡献。
作者:付敬懿
来源:中国新闻网 红网